可以落地的战术体系
01
这几年,很多人是否是有一种感受:听了一堆概念,仍然一头雾水。
不听焦虑,听了更焦虑。
前几年,我就是这种状态。
2012年至2016年,我学了不少有关互联网的概念、知识、理论,但我仍然没有过坎。
直到2017年,我通过实践掌握了新营销的战术体系,通过“游学”体验了更多的新零售、新营销战术体系,心理才踏实了。
焦虑,是因为心中无数。
02
凡是不能最终落地的概念、理论、知识,最终只是增加谈资。
凡是只求落地的,最终不过是增加点技能而已。
对于从事实务的人来讲,既要有概念、理论,也要有设计战术体系的能力,或者根据环境变化调整战术体系。
这是打通“从抽象与具象”,“从具象到抽象”,举一反三,灵活应变的能力。
从概念到战术体系,从思维到动作,这是一次跨越。
战术体系,就是一套成型的打法、玩法、套路,只要落实到一线,就有效果。
03
说到战术体系,NBA里有很多知名的战术体系。
三角进攻战术,成就了公牛的乔丹和湖人的科比。
普林斯顿体系,成就了的萨克拉门托国王。
小球战术,成就了勇士。
跑轰战术,成就了太阳和火箭。
拆挡战术,成就了爵士。
不是说这些NBA球队靠这些战术体系都能登顶,但至少风糜一时。
当然,战术体系也是风水轮流转,是时代、标志性球员、标杆教练结合的产物,随环境变化而变。
04
一个时代的开启,也许是思想启蒙,概念先行。我对概念没有恶感。
但是,时代的起动,一定战术体系的普及。
战术的普及,一定是少数人(企业)探索成功的结果,多数人无法完成“从概念到实务”的转换。
2018年下半年,我“游学”形成的强烈感受就是:新零售、新营销的战术体系已经形成,剩下的是“对标”、普及。
兜售概念、理论是一门生意,越是焦虑,这门生意越红火。这是近几年知识付费火爆的社会背景。
兜售战术体系是一门生意吗?不是。
早期的战术体系不是掌握在那些培训师那里,而是掌握在企业实践者手里。对于实践者,实践才是真正的生意。即使擅长演讲者如马云,也不是在兜售战术体系,而是售卖“马氏鸡汤”。
05
读书,读人,读事。这是人生进步的三个动力源。
转型时期,我把三者顺序颠倒一下。
现阶段,我把读事放在第一位。学习战术体系,就是读事,就是看看别人到底是怎么干的。
读人,我放在第二位。当然,读事不是就事论事,而是要举一反三,所以,我们的“游学”,“与专家同行,与老板深度交流”成为标配。
现阶段的“读人”,一是要读“读做事的人”,即与高层深度交流,搞清战术体系的底层逻辑和顶层设计,而不是盲目模仿战术体系;二是读“懂事的专家”,专家有从概念到概念的专家,会讲概念,会画没有落地的战术体系,再多的概念也是噱头流程图,也有会做事的专家,从方法论到方法,从方法到方法论,转换自如。
“游学”不是参观。先体验,再与核心人员深度交流。这个深度交流,完成了从“具象”到“抽象”,从方法到方法论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学到的经验是“死经验”,不会灵活应变。
读书,我最近买了不少应景书。说实话,很失望。现在迭代太快了,新玩法刚普及,红利就消失。关于互联网底层逻辑和顶层设计的话题,放一段时间看,都离“顶层”和“底层”很远。
我倒不是反对读书,只是说在“三读”的顺序中,现阶段我把读书放在最后。即使我2018年8月出版的书,出版的时候我就说,如果让我现在写,要重写一大半。因为在出版周期,我的想法又改变了很多。
06
工作30多年,哪怕在不同时期发表相反的观点,或者在企业实践对立的做法,我也秉持一致的逻辑。
工业文明的追赶阶段,方向是确定的,中国只需要完成“中国式”就行;互联网时代的“黑暗区”探索,本来就没有方向,不断地试错,用方法打通方向。走出来的路才是路,而不是规划了路去走。所以,不同的观点、方法,其实并没有逻辑矛盾。
2017年,我提出“试错”的概念,很多人质疑:明知道是错的,为啥要去试呢?
其实,没试之前,谁也不知道是不是错的,只有试了才知道。先试错,就是找方法;试对,就是快速复制。
上面这些文字,其实想表达一个意思:中国再次进入了一个“成功的战术决定战略”的时期。
没有成功的战术体系,没有战术体系“打出业绩”,再好的理论、概念也是崩塌的。
我的“游学”,就是亲眼见一见战术体系,看它是如何运作的。当然,看过战术体系,一定要有相当强的提升能力,迅速完成从方法到方法论的升华。
07
因为“寒冬论”,没有找到新方向,没有新的战术体系的企业将会雪上加霜。
更悲观的预测,将是宏观经济低谷与微观营销模式的没落,两者叠加,困难无以复加。哪怕宏观景气来临,也不一定有自己的位置。
因为新零售、新营销战术体系的出现,也将出现大批“跟跑者”,尽管宏观低谷,但他们可能“一片春色”。等到宏观景气,已是时代翘楚。
这个时候的落后,将是落后一个时代。
启图品牌咨询公司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中国的品牌崛起,近年来成功服务消时乐,从品牌命名策划、创意设计传播等助力消时乐一年实现0-3亿快速增长,被中国食品成长之星授予“年度杰出营销案例”奖。
我们不同于传统智业公司和单纯的品牌设计公司。我们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从消费洞察、场景创建、品牌创意(基于逆向创意,转化公共认知为品牌认知) 、品牌命名(可注册、可传播) 、品牌设计(坚持原创:品牌形象识别系统、包装设计、瓶型设计、空间设计、互联网传播设计) 、互动传播(基于互联网的传播、互动、UGC等的设计、策划内容生产、传播造势为品牌赋能) 、场景化落地(产品如何连接消费者,实现无人化推广) 、精准招商、新营销导入(打造样板市场,终端快速爆量、实现规模化复制) 、战略产品孵化(助力有思想企业家、有潜力品牌、产品早日跃升一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