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行动的几点总结
2022 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各中央企业和各地注重把工作重心由抓改革进度逐渐转向提质量、求实效,继续高位推动、高标准要求,推动三年行动取得了新的成果。三年行动重点任务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加强董事会建设,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重点任务。公司治理的关键在于清晰划分权责,真正实现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国资委要求,在子企业董事会应建尽建、配齐建强、规范运作的基础上,集团公司对子企业要全面转向治理型管控。除作为出资人必须履行的股东职权或按监管要求、确有必要由集团公司审批的事项,其他应由子企业决策的权力要归位于子企业,为子企业董事会依法依规行权履职留足空间。
三项制度改革破冰在中央企业及各地国有企业,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已经大范围破冰破局,未来要进一步推动“三能”,即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增减。管理机制在各层级企业普遍化、常态化运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是三项制度改革的“牛鼻子”。用好任期制和契约化考核结果,做到刚性兑现。国有资本发展新格局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打开新局面。
按照城市建设运营与民生保障、产业投资与经营、金融服务与资产管理三大板块,通过企业重组整合,轻装上阵,提质增效。同步加快解决企业法人户数和层级过多、管理链条过长问题,减少法人户数,压缩管理层级。资本布局结构优、产业规模效应强、资源配置效率高、企业运营效益好的国有资本发展新格局正在加速构建。推进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市属企业全部将党建工作要求纳入公司章程,实现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肩挑”,制定党委前置研究讨论事项清单。市属一级企业全部建立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制度,各级企业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和外部董事全覆盖、占多数。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持续优化完善。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市属各级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全面推开,普遍推行管理人员竞聘上岗、末等调整或不胜任退出,按业绩贡献决定薪酬的分配机制基本确立。锚定“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总目标,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推动发展再提质、效益再提升、党建再加强。国有企业活力效率显著提高,国资监管和治理体系更加定型,国有经济在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等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发挥,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切实增强。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修订权责清单和授权放权清单,分类开展授权放权,对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动态评估、跟踪问效。建立市国资委与市委巡察办协作机制和国资监督与审计监督联动机制,印发容错免责、终身追责、合规指引等规范性文件。发挥“3+1”投资运营平台功能作用,构建“2+3+N”多层次的投资基金体系,参与投资的子属公司成功上市。
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的国资监管优势进一步彰显。数字化赋能国资监管以数字化赋能国资监管,建成运行国资监管信息平台,构建“一平台、N中心、多门户、子系统”基本构架,并与地方大数据监督平台实时对接,实现了对市属企业运行关键环节和重大决策事项的实时监测和动态监管。固化提升改革成果全面梳理总结改革经验,建立典型案例和制度性创新成果清单。对于落实董事会职权、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内控体系建设等成熟定型的改革举措,推动纳入公司章程或企业内部制度体系。加强跨部门协同,探索实践划拨土地出资入股改革,推进解决存量土地盘活利用中的遗留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