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经典的战略管理理论

2022-06-01 20:20:21 admin

战略一词起源于希腊,原本是一个军事术语,在希腊语中为Strategos,意思是“将军指挥军队的艺术”;它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战略思维被运用于商业领域,在70年代得到大发展,80年代受到冷落,而在90年代又被重新受到重视。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对战略管理的三个主要理论包括:安索夫战略管理理论、波特竞争力战略理论以及明茨伯格的5P战略模型依次做出阐述。

 

安索夫战略管理理论

说起战略管理理论发展我们不得不提到战略管理的鼻祖:伊戈尔·安索夫(Igor Ansoff)。在1965年,安索夫的第一部著作《公司战略》问世,该书标志着企业战略理论的正式诞生。他的核心思想包括:战略决策框架,战略四要素和安索夫矩阵。
战略决策框架(3S模型): 安索夫首先对经营过程所需进行的决策进行了一个新的分类,建立一个战略决策框架。这就是著名的3S模型:战略(Strategy) - 结构(Structure) -系统 (Systems)。
战略四要素: 为了建立公司过去活动和未来活动的连接,安索夫提出了四个关键战略要素。 产品-市场:对一家公司所负责的产品和业务的范围拥有清晰的想法。 增长导向:用安索夫矩阵来规划业务增长是如何实现的。 竞争优势:利用组织所具有的优势在市场中有效地竞争(后来由波特发展为竞争战略的概念)。 协同效应:让公司的整体效能大于局部的总和,关键在于如何实现组织核心能力与业务机会的匹配
著名的安索夫矩阵是一个2x2的结构。按照现有和新市场,现有和新产品或服务分为四种不同的成长性的战略选择。

市场渗透:现有的产品或服务在现有市场继续扩大市场份额。以产品市场组合为发展焦点,力求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主要采取市场渗透的策略,借由促销或是提升服务品质等方式,来说服消费者改用不同品牌的产品,或是说服消费者改变使用习惯、增加购买量等。

市场开发:现有的产品或服务在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客户。企业必须在不同的市场上找到具有相同产品需求的使用者,在过程中往往产品定位和销售方法会有所调整,但产品本身的核心技术则不必改变。
产品延伸(开发):在现有的市场开发新的产品或服务满足现有客户的新需求。采取产品开发的策略,利用现有的顾客关系来借力。通常手法是扩大现有产品的深度和广度,推出新一代或是相关的产品给现有的顾客,提高该厂商在消费者支出中的占有率。
多元化:面对新的市场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这是风险最大,也是潜在收益可能最大的一种选择。其中成功的企业多半能在销售、通路或产品技术等技能上取得某种协作,否则多元化的失败机率很高。

波特竞争力战略理论
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的竞争战略理论涉及了五个方面,包括:五力模型、三大战略、价值链、钻石体系以及产业集群。其中波特五力模型(Porter'sfive forces)是最流传最广也是被全球商学院教学中广泛应用的,这里我们将对波特五力模型展开介绍。
波特五力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最后一点,来自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供应商的议价力量会影响产业的竞争程度,决定供应商力量的因素有以下3点: 1.供方行业为一些具有比较稳固市场地位而不受市场剧烈竞争困扰的行业所控制。 2.供方各企业的产品各具有一定的特色,以至于买主难以转换或转换成本太高,或者很难找到可与供方企业产品相竞争的 3.供方能够方便地实行前向联合或者一体化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当用户分布集中、规模较大或大批量购货时,他们的议价能力将成为影响产业竞争强度的一个主要因素。 决定购买者力量的因素:买方的集中程度相对于企业的集中程度、买方的数量、买方转换成本相对企业转换成本、买方信息、后向整合能力、替代品、克服危机的能力、价格/购买总量、产品差异、品牌专有、质量/性能影响、买方利润、决策者的激励。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企业必须对新的市场进入者保持足够的警惕,他们的存在将使企业做出相应的反应,而这样又不可避免地需要公司投入相应的资源。 影响潜在新竞争者进入的因素有:经济规模、产品差异、商标专有、资本需求、分销渠道、绝对成本优势、政府政策、行业内企业的预期反击等。
替代品的威胁: 在很多产业,企业会与其他产业生产替代品的公司开展直接或间接的斗争。替代品的存在为产品的价格设置了上限,当产品价格超过这一上限时,用户将转向其他替代产品。 决定替代威胁的因素有:替代品的相对价格表现、转换成本、客户对替代品的使用倾向。
同行业竞争者之间的威胁: 企业间的竞争是五种力量中最主要的一种。一般来说以下几点会使同行业竞争者之间的竞争加大:行业进入门槛低;市场趋于成熟,产品需求增长缓慢;竞争者提供几乎相同的产品和服务用户转换成本很低。

5P战略模型
1987年,加拿大管理科学家亨利·明茨伯格 (Henry Mintzberg) 提出了五点组织战略,模型顺时针依次是计划(Plan), 策略(Ploy), 行为模式(Pattern of behavior), 定位 (Position in respect to others),以及观念(Perspective),他称为5P战略。

计划:企业战略首先是制定计划。制定好的行动计划,其用于应对各种各样的内外部变化,甚至是无法预料到的变化。
策略:可以理解为是能使组织具有竞争优势(可能是在某些特定场景或情况下)的行为、方法或具体策略。策略可能是使用合适的促销方法(工具)、产品或服务中的功能等,例如:降价(价格策略)、专利申请(技术策略)、提高顾客服务质量(客户支持策略)等等。   模式:是指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套惯性,它可以是组织的文化、行为、原则、思维方式、产品特点、工艺特征等等。   定位:通常是指商业环境中的企业整体位置(站在外部)。通过对环境及其带来的机会进行全面分析,组织可以通过关键的战略决策和计划来持续促进竞争优势的扩大。   观念(Perspective):分析一般是站在组织内部,看组织的价值观和对外部客观世界的看法,这些看法源于组织的文化(思维方式)及其价值观和使命。定位则是站在组织外部,看外部环境会对组织产生何影响。例如:企业文化为 “专业”,则企业大概率不会将未完善的产品迅速推向市场,如果强行推向市场,组织内部可能会有许多反对的声音。

结语
战略管理是管理学三个基本的研究领域(组织行为、组织理论和战略管理)的重要部分,自20世纪60年代安索夫的第一部著作《公司战略》问世起,战略管理就被确定成理论体系,在之后的发展和实践中战略管理理论不断完善,并且对企业的管理和运营产生深远影响并给予了巨大的帮助。因此在最后,希望这篇文章中所阐述的三个经典的战略管理理论能给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管理中带来新的思路、启发以及帮助。

 


标签: 战略管理
电话咨询
邮件咨询